close
寫這篇之前,我想起蔡明亮上次在座談會裡,談到和民眾催票的趣事,大致是這樣的:
蔡導和民眾一枚推銷他的新作[黑眼圈],民眾率直可愛的說他不想看,因為會看不懂。蔡導也相當直接的問了該枚民眾兩個問題,問題一:如果去法國會不會參觀羅浮宮?問題二: 羅浮宮的東西如果看不懂,會不會繼續看下去?
嗯~蔡導真是妙極! 每一個人都能也都該去接觸藝術,作者死讀者生,總之,個人有個人的詮釋,就用自己的方式填補和作品之間的距離即可。

想要看現代舞,於是乎和姐姐買了雲門的票。舞蹈這一塊我是一竅不通,勉強說起來只有上回看過舞王那響亮有勁的踢踏舞,哈,我知道差很多啦。我很期待看到雲門的經典作品-九歌啦,水月啊,流浪者之歌等等的,這一回的舞碼是英國編舞家阿喀郎的作品迷失之影,以及去年病逝的青年編舞家伍國柱的斷章。嗯,我看過雲門的傳記,聽過雲門下鄉的故事,但這次卻是我第一次看雲門的表演。看完上半場已經覺得很難懂,下半場的斷章更是讓我困惑不已。伍先生您想說的是什麼呢?

看著節目單上的名稱[迷失之影]&[斷章],我笑了出來,是啊,我這路人甲對雲門的過去一無所知,對於這部作品也是大惑難解,迷失之餘也真是好一個斷章取義啊。

舞台佈景相當簡單,一棵枯木,以及投影的藍天白雲在背景裡流動著。舞者在台上不斷地搔癢,吐氣,奔跑,跳躍...,我皺著眉心想這樣騷動難安的狀態是什麼?是困頓還是掙扎?是清明還是混沌?

音樂太重要了,除了音樂的選擇之外,若說音樂的開始與結束也是精心安排,那麼在音樂的空白處為何舞者仍表現得騷動不安,另,在音樂流轉之時舞者的動作又因何停駐?

氣球是這部作品裡相當重要的元素,眾人圍繞的氣球如果代表夢想,那麼夢想既堅固,卻有彈性,也可以說是相當脆弱,夢想之輕就如氣球,只稍放手就隨風飛去,但是夢想之重,卻也來自於人之執著,就像把世界放在掌心,既珍又重。當下我想起昆德拉說的--不可承受之輕。終場時舞者們手握七彩氣球的繽紛,就像把色彩大小不一的夢想繫在指尖在心頭,這真是一齼青春舞碼,回想起來,舞者肢體之間是不是也在訴說著青春的躁動?

我真的只能隨意聯想,而驚訝的是有些猜想竟然在郝譽翔的文章裡讓我的小小惑得解。她寫的評論真是太棒太棒了,其實大家看她的文章就好啦,感覺真好:
我們最終都是孤獨的:雲門舞集伍國柱「斷章」

總之,雖然[羅浮宮的作品]相當難懂,真是相當難忘的觀賞經驗。我還是適合音樂戲劇和電影那樣相較之下可親易懂的表演形式啊,但下一回有機會我應該還是會去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lodre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