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麥克魯蛋:
我是您的讀者
拜讀您那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大作令人頭暈腦脹
也許您要嘲笑我的資質駑鈍
無妨,我也承認。
以下有兩個事件跟你分享,主角是一個叫做阿飛的朋友
雖然知道您不會回信,但您也請姑且聽聽。
剛說過了,阿飛是我的朋友
多數時候,阿飛話並不多
與他相處並不令人感到沉悶或窒息
他和人的相處有一種特有的不黏不膩的馬囧式節奏
也許您不認識誰是馬囧,
讓我換個玄一點的說法,
阿飛身上有一種特別的頻率
讓人一靠近,就自己滔滔不絕的說。
阿飛知道
當他越沉默,人們對他愈好奇
但這並不是他沉默的理由。
這跟我寫信給您有什麼關係呢?
我幫他想通了,因為他是您所謂的冷媒介--解析度過少、資訊更少
於是乎
任何與他接觸之人,都必須/喜歡有許許多多的投入
於是,那些不足的縫隙、那些粒子與粒子之間的空間
由許許多多的心語與祕密填充
這無關乎說話者是否是在進行祕密的揭露或共享
本質上是一種物理的,單向度的溫度流動
直至平衡為止...
您說的沒錯,任何東西都是可以是種媒介
原來,人也不例外。
可是,阿飛更沉默了。
第二件是我的發現- 答錄機是冷的
有一次接起手機的時候
來電的那方被我嚇到了
這很有趣
打電話基本上是以”找到對方”為目的
(基本上)期待電話是會接通的、是會被接起的
那麼為什麼打電話的人會因為電話被接通而意外呢
因為來電者期待的不是電話那頭熟悉的人聲
只是想接近機器而已。
我想說的是啊,
如果發明一種提供"嗯~沒錯"還有"嗯哼,結果呢/然後呢"的答錄機服務
您覺得這會不會是一種比樹洞更好用的準互動型答錄機?
其它功能還是一樣的
有話就說,any time, any place,just Call。
寫到這裡,我發現我把您當答錄機使用了,
真是抱歉。
但我說的故事應該比您的概念好懂。
以上,感謝您的收看/閱讀。
Best regards,
your crazy reader 買顆魯蛋
本篇寫於2008年某日,是一份投向未來的囈語,as you see,文章已由系統自動發表於2008年某月某日。
======================================
In this over-connected world,
No news is good news. No information is the bes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