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是枝裕和 接觸是枝裕和,是從幾年前【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開始。說來汗顏的是,片子租了,卻沒能看完它,但一直記著片子裡面那種被輕描淡寫的荒謬和悲傷。一直到許久以後,在電影院看了【橫山家之味】,回頭讀了他的同名原著小說,再次讓我注意到這個導演。

 

 

【橫山家之味】是09年影評人最愛片單裡的大熱門,它也是我在2009年最喜歡的影片之一。改編自原著小說的電影版,或許是因為都出自是枝裕和之手,它是少數讓人覺得原著和電影都相當滿意的作品。電影是小說的延伸版,把小說裡單一人稱敘事的結構給擴充了,再透過多重觀點讓每一個角色安排都味道十足。關於家人間嫌隙難免卻又緊緊相依的微妙情結,論電影、論原著,是枝裕和的文字和鏡頭都十分入味,或許不是令人在觀看過程中舒服愉快的影片,但那種在滿腹牢騷中看似別無選擇地面對生活的無奈,以及家人間被生活壓力掩蓋的,隨著年歲與共享事件積累而自然增生的情感等等,反而更能讓螢幕前的觀者深刻地照見自身境況,予以投射、予以比較、予以反思,甚至因而得到解放、得到力量。因此,它無須贅言地是我的2009年最愛影片!

 

今天再把【空氣人形】和先前無緣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一口氣看完,經過三部影片一部原著小說的接觸,是枝裕和變成我必上電影院朝聖的鍾愛導演之一。

 

他的作品裡常講述繁華城市裡被遺棄的角落,華麗的夜景、往來穿梭著的電車,這些是進步城市的表徵,但就在這樣的城市裡,有一股淡淡的寂寞,透明無色無味地滲透在不同的角落: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裡,有一群被媽媽遺棄的未成年孩子,他們無法上學,躲在公寓裡不能被其他人發現,每天望門期待著媽媽何時回到他們身邊;

【空氣人形】裡,「身體空虛」的充氣娃娃是人們花錢買來的替代品;還有一群看似在社會體系裡和諧地各司其職的空虛人種-- 他們是老闆、上班族、店員、學生等等角色,這些人們看來一切如常,心裡卻空無一物地荒廢著....

甚至在講述家庭關係的【橫山家之味】裡面,也嗅得到這樣的氣息,失業的男主角像隻處處存心的刺蝟,在家人面前武裝自我,追根究柢因為他是不被父母親重視與肯定的失落之子...

 

光是這樣的角色/場景設定可能會讓人覺得似乎有點兒灰暗低迷沉重吶?!
但我倒覺得,願意拍這種故事的導演是枝裕和,心裡是有溫度的!

 

air在他的作品裡,應該要無生命無感情的充氣娃娃「有心」了,娃娃離開小閣樓探險,遇到了心愛的男生,並尋訪了她的原生地- 創造她的工作室。 因為有了心,有了感情,必然承受隨之而來的幸福與痛苦,不過,她終於成為獨一無二的空氣人形。

 

 

 


nobodyknows 被遺棄的孩子們找到伴了,被抛棄的小孩遇見被排擠的小孩,唯有彼此才能懂得那種被邊緣化的哀傷...

 

 

 


taste 被看輕的兒子長大了,當他終於成家立業為人父母,他才懂得家庭、家人之間那種看不見但是依舊存在的維繫力量。

 

 

 

有趣的是,在我今天看完的【空氣人形】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兩部片裡,不約而同地講到了體溫這件事:
【空】劇裡,主人對著充氣娃娃小望說:「妳什麼都好,就是冷冰冰的」;
【無】劇男主角說道,當他觸摸著死去妹妹的小手,被那冷冰冰的觸感嚇了一大跳...

是枝裕和所謂的「存在感」仰賴人與人之間有溫度的接觸,
無論是透過體溫的傳遞、心靈的交會,或是記憶的共享。
也因此我們不是,也無法獨自一人過活的,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別人的生命中扮演某一塊不可或缺的拼圖,
也可能為別人的心靈吹起一陣悸動的風。

 

因此,如果要用一句話簡述我心目中的是枝裕和,
就引用今天在【空氣人形】裡的台詞--雖然手是冰的,心卻是暖和的,
是枝裕和就是這樣帶著社會洞察的眼鏡,說著現實、殘酷但有溫度的故事。

 

air2 以上。借原子映象徵文,逼自己寫點東西:)。
也一併將院線正在播映的,是枝裕和心碎童話【空氣人形】,推薦給喜歡輕描淡寫日系透明感的朋友。

 

 

原片引自原子印象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lodre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