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
17世紀的時候,卷心酥稱為l' oublie,意思是遺忘
販賣時,時常七根包成一包,由小販在街頭叫賣 les oublires, les oublies("遺忘啊,遺忘")---from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是法國作家Pascal Quignard的作品,並曾經在92年被搬上大銀幕。之前入手了原聲碟之後,一直很期待看到電影,沒想到,找不到電影,小說倒是好找多了,再次感謝台北市立圖書館。

故事裡,喪妻的提琴家聖可倫坡獨自撫育兩個女兒,他日復一日的拉琴,傳說中,那曲調絕美世間難能再有,但聖可倫坡卻從不曾將譜流傳給別人。於他,音樂不為取悅君王、亦不為上帝存在,不為普世流傳、不為耳根愉悅、不為謀取錢財聲名,也不為情愛...對於喪失摯愛的聖可倫坡,操練琴弓是功課,日復一日直至永遠闔眼的那天來臨。而那些傳說中的曲調,每一個音符都滿載著思念,是聖可倫坡為召喚愛妻亡魂的真摯執念。

聖可倫坡有個入室弟子馬翰,他深知馬翰不是音樂中人,卻被馬翰感動而收他為徒。馬翰終其一生希望聽見那些傳說中的絕美曲調,他精進琴技、取得宮廷樂師的榮耀與肯定,也得到了聖可倫坡兩個掌上明珠的感情,馬翰仍然無緣聽見的那些動人曲調,令他心裡有憾。無論風雨陰晴,馬翰一次又一次地躲在屋外偷聽師傅操琴,盛值青春的馬翰等到年華已逝,直到他終於能明白,當年聖可倫坡為他上的第一堂課。

小說的終曲描述著師徒二人前嫌盡釋,二把提琴琴音共鳴,兩人對望流淚。歲月無情地帶走了青春,卻飽滿了琴聲。

據說,這故事描述的其實是法國的低音古大提琴大師聖柯龍貝與弟子馬林馬萊的故事。我更喜歡這本書的另個譯名:〔世界的每一個早晨〕,覺得它更能傳達主人翁聖可倫坡先生在失去愛妻之後,那種心靈枯槁別無所求只為求大限來到的模樣:時光匆匆,去而不回,每一次日出與日落只是無意義的routine。作者筆下情愛始終如一、孤伶始終如一、黑夜如一、寒涼如一的聖可倫坡,真是令人心酸。

譯者相當用心的以文白夾雜的方式幫小說"定調",讀來字句簡約擲地有聲,又能感受到有太多的意在言外,像是另一個山頭、像中國畫裡的留白、也像電影裡的長鏡頭。整篇故事很短,但是畫面卻很多,文字之中,有聲、有景、有情,作者與譯者字斟字酌地讓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叫喊都細膩精準而動人,本來只當是睡前小書,整個思緒卻隨之起伏湧動,還好故事的結局還算溫暖有情。看完小說之後,我並沒有再把原聲帶找出來聽,只想讓聖可倫坡先生肝膽欲裂的琴聲,與傳奇又虛渺的耳語,和小說譯本中,文字的力道一起在心裡迴盪。

人生自是有情癡啊。

找到這篇追夢人的介紹mypaper.pchome.com.tw/news/isaaclee/3/1397869/20020829181212/,看來這部電影似乎很值得期待呢,改天去秋海棠挖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lodre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