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球化? 二元對立? 意識形態? 文化霸權? 符號? 框架?
在被這些層層包裏的社會學語言搞複雜之前
導讀的青年藝術創作家陳松志先生用"不是A,也不是B"
淺顯易懂的表達核心概念,為大家串起了本屆台北雙年展的各個作品
in-between 在二元空間之中的模糊區段,既迂迴又曖昧
破除人們認知中對於符徵與符旨間相互指涉的共識框架
以"第三種角度" ,或說有別於二元對立的角度,反思這個世界
從創作的素材,主題,形式,概念,甚至是創作者與作品的發源地,
尋求文本的多元 以及解讀的多元

Regina Silverira在北美館外牆密密麻麻的黑色腳印再度入侵,征服了象徵霸權中心的北美館
Mauro Restiffe的紅燈群像有趣地捕捉台灣特有的交通奇景--等待紅燈的數十秒間,宛如停格的過場時分
Yeondoo Jung的系列大幅攝影作品像在玩大家來找喳 操弄"所見不為真"的視覺幻像
Alexandre Arrechea用樹形的監視錄影器,挑起看與被看/守望與監視的詭異和衝突
Araya Rasdjarmrenrnsook用[精神病患]天馬行空的純真,挑戰[正常人]看似通情達理的虛情假意
最有意思的當屬Franseco Vezzoli的A True Hollywood Story
他巧妙地把自己虛擬成好萊塢話題導演,以紀錄片的手法虛構了他做為創作者的悲喜人生
像在看一部好萊塢奇人軼事,娛樂窺奇之餘,對照創作的核心概念,感覺那深刻又戲謔的揶揄

視角的,空間的,意義的,甚至單純的是使用方式的操弄
作品做為中介
真實與虛假,觀者與被觀者,作者作品與觀眾 意義在其中悄悄流動者

"我們對藝術家的要求太多,對藝術的認識又太少" 導讀的這句話 怎麼聽來深遠悠長呢?
"當代藝術作品之中,否決一個作品不是藝術遠比認定它是個藝術品還要困難"他直接明快的介紹,令我菀爾
是啊 當看到水桶,滾筒衛生紙被放在展場上 其實頂KUSO的
幾項作品在導覽之中 迅速地從他在幹嘛 變成了 哇喔原來如此
且循著文本脈絡窺見創作者的心思意念,那些理性又感性的創作過程

奢侈地給自己一點時間喘息充電,
今天真是非常幸運,
萬分不想在周末去國際書展人擠人
心念一轉就到了北美館,又很幸運地遇到了專家導覽
很喜歡導覽看作品的角度
作品多義,因為他的詮釋
扣連我的經驗與意念,再擴展了不同想像與詮釋
因此,我對本屆台北雙年展的印象 結合了作者的,導覽的,我的, 朋友的,以及大家的
愉快的觀展經驗,值得紀念

去北美館走走吧2006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



==================================
in-between的過場時分
對我來說最深刻的生活經驗要算是在交通工具上的時候了
一地到一地之間,像是在工廠傳輸帶上的移動 很具機械感
或許我該珍惜這樣總被我看成很浪費時間的轉乘時光
它們總默默地消除別離的淡淡愁惆
並忠實地提供角色轉換之間的喘息空間
讓人像在凝滯間跳脫現況--無論匆忙與平靜
當坐上交通工具,
那規律的頻率和速度,任人再心急也無法操之在己
忙碌的人們半被迫地交出掌控”生活節奏”主權的同時 
得到細細咀嚼 沉澱那些喜樂哀傷以及忙亂甚或是百無聊賴 的機會
並且從中得到釋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lodre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