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過這學期修了一門服務科技的課吧。課堂上的主題不外乎如何以資訊科技來處理/解決各類型從簡到繁的程序,或說問題。看似那將是一個樂觀的藍圖,身在其中,我常常感覺到幾股力量互相拉扯著,想法在腦中糾結成一團,似乎不梳理一下不太行了。
科技倒底為人解決問題,還是帶來更多問題?這關乎科技與人矛盾的心結,不用多說,許多人都心有戚戚焉地經歷過科技的尷尬吧!記得之前看過另個有趣的討論,關於科技產品到底是幫媽媽節省時間,還是讓媽媽做更多家事?討論的結果大家應該心裡有底吧XD。當然,那篇文章的結論說,是因為時間節奏的問題,因為節奏快了,節省下來的時間就必須挪向其它的事項,於是乎人就更忙了(科技產品的非戰之罪?)。我想說的是,科技的影響層面遠超乎技術創新的樂觀,這又是科技哲學、科技社會學的討論範圍了噢。
科技的範圍似乎過於廣博,那就聊聊環繞著電腦及網路持續進展的資訊科技吧~過去,資訊科技中所謂的專家系統,就是想讓電腦發展到如人類專家一般,能在特定領域的問題進行判斷、解釋與認知。智慧的生成倒底能被模擬到什麼程度我不知道,但人腦的智慧似乎不全是從單一專業領域所得而來,你我都可以感受得到的是,隨著年齡與經驗的增長,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愈來愈能夠運用類比的方式,提取各類記憶中的經驗值,找到新事物的相似與迥異,這樣能夠跨領域,甚至能由看似無關的生活瑣事中「開竅」的神奇,正是人腦目前無法被電腦取而代之的原因。寫到這裡,關於科技的下一步,不知你是否也聯想到了駭客任務?
在那樣的世界來臨之前,先跳脫那種科技理性的思考方式吧!為什麼要發展資訊科技?為了追求更有效率的世界?更環保的世界?
當資訊科技取代了一件又件原本由人來完成的任務,那人活著幹嘛?那不也預示了一個更多人失業的世界? 世界上有多少人靠著完成一些被認為是瑣事的工作在養家活口?這也是目前結構性失業的痛啊……。或許你會說,所以人要轉型,要不斷地學習不被替代的能力啊!那麼科技樂觀論者會告訴你,人能做的事情,電腦都能做得到,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想想鼓鴿大神吧,他一個又一個把媒體業電信業網路同業撂倒之後,如果一切持續發展下去,全世界也許只有少數幾家像它一樣神通的企業能夠吃飯了吧????其它人怎麼辦?難道那標示的是以物易物,分工合作的烏托邦嗎?
上回我趴呢知道我在想這些,他說----------「既然科技讓你這麼煩惱,那就,關掉電腦!快!」,真有他的。
我不是否定科技帶來的成就與便利,只是希望在一片科技理性的tone調之中,去尋找到那些很重要但被淹沒掉的聲音。無論如何,基於一切的質疑,我繼續笑稱自己修課是要在科技理性氛圍中,尋找身而為人的核心價值(修課就修課,還自己畫個大餅…),至少,那對我是重要的。
我說
- Dec 23 Sun 2007 11:43
格烈弗週記2 ---科技與人的吵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