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妳是一個女人,應該每天筆耕不綴」
在書裡看到這段話,打動了我。
或許,
寫字與否不應該執著在寫出來的東西有沒有意義,
不如就當做一種實驗吧,
每回敲起鍵盤前,到寫下句點為止,日後再回頭看看能留下什麼,
也許寫出來的其實沒有想像中無趣也不一定...
連續趕報告了幾天,即使外頭風強雨驟,心頭都為著那沒有頭緒的報告糾結著
直到颱風走了,風雨暫歇,到外頭晃了一圈,發現根本是場林木浩劫
路上的、公園裡的大樹,歪的歪倒的倒,甚至是連根拔起,
對於喜歡樹的人,看到這景象可能都要一陣心酸
不過說也奇怪,環繞著大樹腳邊的小花小草,
不知是否該感激大樹的庇蔭,
或說,小花小草自有其生存之道,歷經狂風強襲,仍留了下來,繼續精采
風雨過後,咀嚼了來賓分享的紀錄片
說的是旅法音樂家朱曉玫和郭德堡變奏曲的故事
鋼琴家簡單純淨的琴聲以及溫柔的法文口白,帶著人直接跳離現實世界,隱身在沒有雜念的音樂裡
或者,與其說是沒有雜念,
不如說,乘著琴聲穿越雜念之後,看清真實的思想和心情,不再迷茫亦不需武裝
這位曾經歷經文革的鋼琴家說,
曲子裡的三十段變奏就像她人生中的三十個章節
人生的各種經歷都能在裡面找到
而她也說
一生不斷成長、變化
但始終如一」
每每聽郭德堡都特別喜歡Aria在尾聲再次出現的時刻
總覺得一個被美好畫下句點的聽覺旅行
紀錄片裡也提到了這個點,她是這麼詮釋的
「我以為,最能打動觀眾的是詠嘆調在作品結尾的再現
這一再現提出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巴赫的作品以不了了之
再次聽到詠嘆調
我們好像有了另一番體驗
同時,好像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
永無休止」
是的,重新開始吧。風雨過後,會更加堅強。
本日筆耕實驗到此結束,似乎還OK沒有流水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