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受到曲名的影響,
聽這首曲子的時候,一直有一顆樹的形象在腦子裡。
鋼刷在後頭輕輕陪襯,很像風起時樹葉的擦身細語,
樹影婆娑,透露出季節的訊息。
曲子也頗能描繪那樹的性格。樸素、優雅而且包容。
有一個離鄉背井的男人,多年後回到家鄉,
想起了那棵陪伴他長大的樹。
印象中,樹屹立不搖不移的榜樣,隱約提示著男孩關於未來的圖像
是男人就要像一棵挺拔的樹
樹的存在恰似對他的無聲期許,
也填補幼年時期某種角色缺席的憾處。
這一趟回來,看著十年一日的樹,
如亙古不變的支持與守護,
看顧他的眼神還是那樣殷切,但不急迫。
他突然間發現,有些等候是不求回報的
心裡澎湃的競逐與想望竟漸漸和緩下來。
急迫地想要出頭、贏得掌聲的念頭背後
那是對於自我認同的渴求...
鄉愁把他帶了出去,又尋了回來。
是樹的守候讓他想通,
歸屬與認同,不假外求。
其實這情節很老派...XD。
只是,每當這首曲子響起,這個畫面就在腦底升起
樹和男人的約定
一棵樹,一個人的起點,理想,和他心裡溫柔的角落。
*
拍拍樹身,
他說他懂了。
inspired by 〈The tree in the courtyard〉
《Devotions》,2007年,Ketil Bjornstad作品 。
==============================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克寧奶粉,像大樹一樣高XD。
梗愈來愈老了(逃)。